崇祯十三年八月,在南阳的境内的闯军突然更改了方向,一改直扑洛阳的打算,转而取道陕西平利、洵阳、商州一带向河南淅川内乡方向挺进。
倒也不是闯军一时兴起改变了行军的方案,而是闯军在南阳境内遇到了一些麻烦。
这些具体的麻烦来自于突然膨胀的闯军兵员,在后世的研究之中,总是喜欢将闯军划为两个极端,反对者往往引用明清二朝的记载,将闯军描写的无恶不作,将农民军丑化的如同屠夫一般,以至于闹出在四川杀人六万万这种笑话。
而对农民军持支持或者同情态度的人,则将闯军视为“明末的解放军”,认为闯军军纪严明,秋毫无犯,俨然岳家军在世一般的存在,可现实是,依然有不少明末人士记载了大量形象可靠的关于闯军劫掠乃至屠杀的记录。
其实,作为封建军队,无论官军还是农民军,他们都跟近代军队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他们打仗,或是为了升官发财,或是为了一口饭吃,并没有什么高尚的理由,在民族主义没有崛起的前近代,跟明顺卖命和跟满清卖命并没有什么大的不同。
虽然必须得承认,由于李自成个人对军纪的看重,闯军的军纪在整个明末都是首屈一指的,可李自成不是圣人,更不是完人,他是枭雄,在军队利益与百姓之间做选择时,他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前者。
自击败马向贞后,闯军迎来了一次大规模膨胀,人数的膨胀直接导致了粮饷的短缺,以及人员素质的大幅度下滑,而军纪问题,伴随着粮食的短缺变得越发要命了起来。
李炎和李自敬已经使用出了浑身解数供应军队的粮食,然后南阳的情况远比他们想的复杂,当地的官吏勾结地方的豪强,对起义军采取袭扰战术。
出去征粮的军队一批批被伏击,后营的伤兵越来越多,粮草却越来越短缺,为了阻止闯军的前进,南阳地方甚至不惜坚壁清野,焚毁田舍,留给闯军一片片白地。
在这种局面下,军队的神经俨然已经绷紧,果然,在随后的几次劫掠无果后,闯军彻底爆发了,刘宗敏,刘汝魁分兵针对地方上顽抗的豪绅地主展开了无差别的打击,并很是施行了几次屠杀。
既然是屠杀,那免不得伤及无辜,虽然在明末大舞台上,屠杀算不得什么新鲜事,但闯军的屠杀给了南阳地方大做文章的机会,很快南阳各地豪强纷纷打出了“保卫桑梓”的口号,开始与闯军争锋相对。
闯军在南阳烦不胜烦的骚扰之中,损失相当惨重,整个六月,折损超过千余人,连刘宗敏都险些中伏被杀。
这让李自成等人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就在这个时候,另一则消息传来则彻底改变了闯军的行军计划。
河南巡抚李仙风正在筹集大军,准备在河南狠狠给闯军来那么一下,作为河南官长,李仙风很清楚放李自成进河南是什么后果,这地方干柴烈火一点就燃,现在境内号称“一斗谷”跟“瓦罐子”的农民军已经让他焦头烂额,若当真李自成又来一脚,指不定会成什么样子。
所以,李仙风也是豁出老命也要把李自成挡在河南以外。
李自成当然不至于傻到去跟李仙风硬碰硬,自己手下好不容易才聚拢这点人马,倘若又打完了那只能又找个大山猫回去了,李自成可不愿意这样的局面出现。
于是在顾君恩的建议下,闯军决定声东击西,散播继续北上的消息,实际则是转而进入陕西,借到陕西穿插入河南。
陕西与湖广的交界处,李自成可太熟了,当初被洪承畴击败在这里猫了小两年,这地方的上路小路他们都清楚,这般行军明军也是难以察觉。
大军转向避开明军主力确实是步好棋,但核心问题没解决,那就是闯军日益增长的人数,跟劫掠粮食多寡的矛盾难以解决。
其实这个问题真要解决也不是不行,那便是直接无差别的抄掠,再次形成裹挟之势,这样很快李自成又能聚拢如同蝗虫一般的数十万大军。
但,经过李炎的提点后,李自成已经有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