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是历代文人最为羡慕的时代,因为这里是文人的天堂,刑不上大夫让有宋一朝成为读书人的天堂。
但这是有历史背景的,就宋朝而言,因为得国不正,五代十国的遗风之下,从一开始的宋朝就不太自信,所以在对官员的任命上使用的【交错任用】与【宫朝相制】就是为了制衡,保证宋朝的皇权不旁落。
【交错任用】与【宫朝相制】简言之,即在重要的事务机构中实现文官、武臣与宦官的“交错任用”以实现宫—朝两套官僚班子的相互配合与维制。
就以包拯治下的群牧司为例,原本的马政是兵部下的驾部司掌,所谓“掌邦国之輿辇、车乘,及天下之传、驿、厩、牧官私马·牛·杂畜之薄籍,辨其出入阑逸之政令,司其名数。”
后来因为战争的需要,战马的需求越来越大,所以在唐朝后期将马政归于内廷掌管,唐后期宦官专马政的局面也就完成了。
但到了宋代,群牧司的成立,却改变了这种局面,朝廷在群牧司内部增设层级,实行文官与内臣及近密武官的“交错任用”。
表面上群牧司被推向外朝,实际却由内外两个官僚群体共同管理。
所谓内部增设层级,据《宋史》卷一九八《兵志》记载:
(咸平)三年置群牧使,以内臣勾当制置群牧司,京朝官为判官。
《宋史》此处列了群牧使、勾当制置群牧司、群牧判官三个官职。
也就是说,群牧使、勾当制置群牧司、群牧判官这三个官职共同掌管群牧司,分别由文官、宦官和文官出任。
人员也极文官和宦官系统的一时之选。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上下分层、内外交错的人员结构。
而这种结构在很多机构也是极为常见,这也是宋朝冗官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也造成了宋朝机构里面相当复杂的政治背景,婆婆多了,指手画脚的人自然也就多了。
如今的群牧司里面,王安石的职位叫群牧判官,群牧司内,包拯是实际上的一把手,因为群牧使在群牧司中长官的地位,被景德四年设立的群牧制置使所取代。
群牧使一职的重要性已经有所降低,在这些年更是形成了知制诰带群牧使之职出知外州一年的习惯,已经不在中央参与具体工作了,所以包拯是实际上的一把手。
对于王安石来说,群牧判官只是此部门的一个中级官吏。
这样的官职,没有独立的行政领导权,上支下派,还要经常到各地去处理一些工作,更无法发挥才能。
其实他内心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3页)